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7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816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243篇
基础科学   565篇
  1414篇
综合类   1811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12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8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选取体重相近、健壮的4周龄合浦鹅60羽,随机分为稻草粉组、玉米秸秆粉组和花生藤粉组,每组20羽,饲养42 d。于8周龄时从上述试验组中各选取5羽体重接近的鹅,测定其对3种纤维来源的饲粮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1)饲喂含粗蛋白质约为13.80%,粗纤维约为8.0%的饲粮,稻草粉、玉米秸秆、花生藤用作饲粮纤维来源,不影响合浦鹅的日增重、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P>0.05)。(2)花生藤粉组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代谢率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稻草粉组和花生藤粉组的饲粮粗蛋白质、能量的代谢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粉组(P<0.05)。  相似文献   
82.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穗数4 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 kg/hm2)与中氮水平(施纯氮120 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籽粒产量5.7 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3.
在遮雨棚控水条件下,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试验按对照(CK)和秸秆覆盖量0.3 kg/m2(SM0.3)、0.6 kg/m2(SM0.6)、0.9 kg/m2(SM0.9)、1.2 kg/m2.(SM1.2)共设5个处理,水分按高水(占田间持水量的90%)和低水(占田间持水量的60%)设两个水平.分别测定了玉米根、茎、叶、穗干重,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明显改变了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高水条件下SM0.6处理玉米根系、茎秆、叶和穗干重均高于其它处理;低水条件下,地上部分干重SM1.2最大,SM0.6次之;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与水分和覆盖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覆盖措施主要影响下层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84.
浅析覆盖稻草及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麦田覆盖稻草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覆草2a后控病效果达70%以上,覆草量以75~100kg/667m2为宜,且覆草年限与控病效果成正相关;秸秆连续还田3a、5a,控病效果分别为56.2%、68.6%。  相似文献   
85.
农作物秸秆平模压缩成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秸秆平模压缩成型技术的基础上,围绕秸秆原料的特性与压缩成型的关系、秸秆压缩成型与能耗的关系、秸秆压缩成型产品的性能与平模压缩成型设备的压辊压力的相关性、秸秆平模压缩成型技术与其它压缩成型技术的比较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为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探索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6.
Abstract

Succession and the phylogenetic profile of eukaryotic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rice straw decomposition in a rice field were studi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analysis followed by 18S rDNA sequencing. Nylon mesh bags containing leaf sheaths or blades were buried in the plow layer of a rice field under flooded conditions after transplanting (Experiment 1) and under drained conditions during the off-crop season (Experiment 2). In addition, rice straw samples in Experiment 2 were taken out before plowing in spring and re-placed in the rice field under flooded conditions at transplant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based on DGGE patterns showed that eukaryotic communiti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group A before the placement in soil, after the mid-season drainage in Experiment 1 and under the drained conditions in Experiment 2 and group B before the mid-season drainage in Experiment 1 and under the flooded conditions in Experiment 2. Based on the sequence analysis of DGGE bands, which characterized the eukaryotic communities, succession of the communities was revealed, that is, most of the bands in group A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fungi, whereas the bands in group B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protozoa.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ukaryotic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rice straw decomposition in the rice field are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conditions, such as oxic or reduced conditions, irrespective of rice straw parts (leaf sheaths and blades).  相似文献   
87.
稻草砌块砖建造草砖房的结构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朗  况青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5009-5009,5012
介绍了稻草砌块的制作,对草砖房的结构及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8.
本粉碎机特别设计有一个揉搓壳和一个粉碎机壳及一个风机。物料(如秸秆)经揉搓机壳内的切刀铡切成段后,在机壳内锤片和齿条的作用下,变成条状的物料,较轻的粉末被风机气流吸到粉碎机壳内,进一步在锤片与环形筛片的作用下,撞击粉碎。通过安装不同孔径的筛片获得不同规格的产品,该机由于安装了防缠绕架板,避免了秸秆缠绕在轴上的可能,并且采用了特殊圆齿形的长锤片,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时风机在机壳内形成负压,使得物料可以分轻重不同,不断地向出口处流动,风通过360°的环形筛片,产生了不糊筛片的效果,特别适合将东北地区的玉米秸秆粉碎成适合生物质燃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89.
用微贮养花和普通养花饲喂仔猪,进行对比试验。在60天试验期间,试验组猪比对照组猪平均多增重6.79kg,每头平均日增重430g,比对照组提高34%,增重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90.
聂德超  张卓  赵琛  李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2):4488-4496
玉米秸秆是作物残余物中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氢键及其他化学键、分子键结合而成,是具有复杂聚合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可利用率较低。蒸汽爆破即汽爆,是应用蒸汽弹射原理实现爆炸过程中对生物质预处理的技术。将蒸汽爆破技术应用于玉米秸秆处理,可高效分离纤维素,对玉米秸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程度。作者介绍了蒸汽爆破工艺原理与参数,综述了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化学成分和酶解产糖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可使蒸汽分子渗入植物组织,经过瞬时释放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作用于生物质组织细胞层间,达到原料分解的目的;蒸汽爆破可改变玉米秸秆的纤维结构,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随着蒸汽爆破的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物料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纤维素含量升高);蒸汽爆破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酶解产糖率,随着蒸汽爆破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玉米秸秆体外培养酶解还原糖产量增加;蒸汽爆破可使玉米秸秆的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可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蒸汽爆破通过破坏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在玉米秸秆上的附着,从而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综上,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